来源:腾讯网
2023-08-11 12:16:35
土家抬格子的故事
文/胡立洪 国家烹饪大师
杨善全 楚菜功勋大师
(资料图片)
高小芹 三峡旅游酒店 烹饪学院院长
向 东 美食老饕
《五句子》
冬腊丑牛和午马,
家家都把年猪杀,
肝尖青椒带血炒,
内膀抬格做蒸鲊,
泥炉美酒涮血花。
土家抬格子蒸肉是宜昌十大名菜之一,关于它的来世今生传说故事版本较多,其中主要有如下三种:
其一,在湖北宣恩地区,五峰和长阳等土苖族聚的山寨,乡民们选择在十冬腊月的丑牛和午马吉时杀年猪,用青红椒.蒜苗爆炒尚在跳动的热腰条肉,七锅铲嫩爆滴血的猪肝,用大块大块的内膀活动肥瘦肉拌农家豆办,拌玉米面,垫老南瓜,土豆,萝卜装在二尺八寸的竹蒸笼内做蒸鲊肉,两人抬上桌,大家围在一起大块大块地“逮天牌”,大碗大碗地喝酒,这叫吃格子蒸肉。
其二,亦是深冬时节,鄂西南一带土苗山赛和汉居乡民们杀年猪,用大块大块鲜活的猪肉拌农家豆办,玉米面,垫上老南瓜,土豆,萝卜,用大竹蒸笼蒸熟,在鼓乐,欢歌声中,高喊:“不管七九六十三,抬起格子桌上端”,“不管三七二十一,大家举筷一齐吃”号子,喜悦中,大家筷子一举“扎三片”蒸肉(戳牌三张一扎),大碗喝苞谷酒,闹笑取乐。这在民间叫“吃抬格子蒸肉”。
以上两种传说,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,都是杀年猪,接乡亲,亲戚共享喜庆,大家一齐大块吃肉,大碗喝酒。
一人为端,二人为抬,众人拾柴,合力抬出“一年辛苦,换来快活吃”,抬出丰年丰收的喜悦欢欣。
大家从欢快的宴席上看到:这抬的二尺八寸的大竹蒸格不是蒸格,而抬出的是土苗山民的气度,气派;
这大蒸格抬出满满的,大片片宽厚敦实,香喷喷,油亮亮的粉蒸肉不是肉,而是乡民热情,大气,和舍得;
这大白瓷碗的白酒喝的不是酒,而是山民的豪爽;
这火红泥炉热气腾腾,涮的不仅是血旺,更是山民耒年更宏发红旺,更蒸蒸日上。
第三种传说,虽然与前两种的大格抬,大块大块逮肉,大碗喝酒的形式,做法大致相近,但所蕴含的内核却不同,而且落差很大,其悲摧壮烈令人震撼难忘。
在宣恩土苗,兴山,五峰,长阳一带,至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闯王李自成去世以后,抗清大业岌岌可危之际,闯王的侄儿李来亨挺身而起,同李自成麾下的旧日将领郝摇旗,李过,高一功等,继续高举李闯王“均田免赋”,“耕者有其田”“闯王来了不缴粮”的反清大旗,与清王朝争斗的故事。
公元1664年,清军集中四川,陕西湖北三省清军和满洲八旗共十万大军,围剿农民起义军,李来亨率兵奋起迎战。双方在远安茅麓山相持两个多月,李来亨义军在清军包围炮火猛烈攻击下,战斗十分激烈,虽军队伤亡损失惨重,但义军仍拼命奋战,决心与清王朝不共戴天,与明朝最后一片河山共存亡!
巴楚鄂西山区的冬季,天寒地冻。当地土苗乡民们感激闯王旧部在反清根据地实行“屯田自给”“均田免赋”关怀山民的好处,纷纷自发组织杀猪,把最好最肥的鲜肉切成大块大块,用大竹蒸笼蒸熟,抬到茅麓山阵前犒军,慰劳拼死抗清的小闯王李来亨义军。
可是义军四面被围,争战惨烈,将士们面对热情的乡情们心情既激动泪流满,却对大格大格,香喷喷的粉蒸肉无动于衷,望望身边战死战伤的兄弟们,大家谁也没心思吃!没心思喝,大家难以下咽啊!
就在这一片惨寂,肃穆的战地上,不知是谁高亢地朗颂起前朝抗金雄雄岳飞的壮丽诗篇《满江红.写怀》
“……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……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”
李来亨振臂挥刀高声道:“壮志们,铁打军营流水的兵,好男儿大丈夫生当作人杰,死亦是鬼雄!但人是铁,饭是钢,兄弟们不吃不喝,怎有力气上阵杀敌呢?兄弟们,我们就把这乡们送来大笼大格的肉,大坛大坛的酒,当作是清军狗肏的肉!是八旗王八蛋的血!让我们逮住清兵大块大块地啃清兵肉!大碗大口地喝清兵血!我们吃饱了,喝足了,才有力气去杀更多的敌,还我大好河山!”
“吃!吃!吃清兵肉!”
“喝!喝!喝八旗血!”
“还我河山!还我河山!”
杀声!逮肉!喝血!大气磅礴,震荡了山,震荡了水,更震撼了人心……
最后,远安茅麓山战役虽然失败了,但李来亨抗清义军们却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壮烈的千秋正气歌!这逮住清军大块大块啃肉,大碗大碗喝血的壮烈亦世世代代震撼着,激励着巴楚儿女的心!
现代抬格子虽然山还是那座山,水还是那条河,甚至大竹格还是那个大竹格,但时代变了,人们用旧瓶装了新酒,用大格抬出了振兴大中华,卷起䄂子干的新气慨,壮行酒;抬出了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豪爽和豪迈。
朋友,您认为哪种版本的传说故事更接近生活呢?大家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欢迎大家到宜昌做客,我们边品抬格子蒸肉,各抒己见。
关键词: